2007年12月14日 星期五

夜麻三的觀後感

有些劇本會深深的感動你 例如:雲淡風輕 婚姻場景 流亡
有些會讓你大呼過癮 例如:暗殺
有些會滲透你
夜麻系列是會滲透你的那種。
世代的對話,世代的困境與現狀,世代的價值,透過語言的組織將我們目前,也就是我們與劇作家同時存在的現在勾勒出來。疏離,是劇作家對現況的體察,巧妙的利用戲中戲將演員從中抽離出來。相對於所謂的布雷希特的疏離,我更相信劇作家希冀的其實仍是一種後設的效果。思考,表演與表演者,文本與表演者,文本與作者,文本與社會之間的關係,或許是這樣的設定的目的。劇中的疏離效果除了戲中戲外,還利用回溯replay,及時間節奏上的改變造成一種類似鏡頭焦距變換的舞臺效果。回溯的效果是,我先跟你說了結局,你再去看結局時便可以跳出來思考,或者是一種伏筆,造成加強的效果。與夜麻二中的倒帶,去象徵對於過去榮光的緬懷或執迷一樣,疏離同樣象徵了目前的社會氣氛與型態。同時也是對麻這個字無上的呼應。
時間節奏上的改變,當演員的行動呈現緩慢的時刻,形成的一種沈滯的感覺,似乎是種悲觀的象徵。這樣的疏離,是種無能為力的隔閡,而非世故的冷漠。劇中將社會現象在對話中表現,然而戲劇動作的推展則是每一個角色對於本身困境的掙扎與處理。觀察語言背後所謂的潛台詞,玩味語言使用上的角力室非常有趣的事。
作為一個系列,一個角色的變化,可以發現劇作家本身的變化。而最有趣的當然就是山豬被馴服,大牛被去勢的處理。山豬已經徹底的山地饅頭起來,跟馬克不同的是,他的體會室經過世事的粹鍊,而馬克少不了精英主義的傲慢。其實還是會懷念,那樣一針見血,中肯到不行,很簡單但很有原則活得很用力的山豬,是一種鼓舞。現在的山豬不能說活的不用力,但更接近寫意,他慢慢明白生活的價值。這是劇作家的溫柔。
而我所謂的滲透,是因為劇中使用的是我們的語言,是因為驅使語言的戲劇動力。不時,腦海中變會冒出個一兩句經典。這樣的作品,幾十年過去,會成為一種紀錄,保存。
夜麻三是一個很棒的作品,一邊看一邊思考一邊學習,很過癮。
最後一幕,當角色們緩慢的走出天窗,呈現在一種漂浮再半空中的的失重狀態,其實有一種感動。因為那是我們現在的狀態,不管好或不好,不管象徵的是超脫還是困頓,那都是我們的狀態。感動的是,對這樣的我們給予了理解,感動的是,我們被這樣深刻的描寫。